2024/09/24

  1894年,国际奥委会向中国清政府发出邀请,参加两年后在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此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连连败退,国内外局势紧张,光绪皇帝也不识“奥运会”为何物。

  1895年8月16日,此时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财政负担压力巨大,顾拜旦、国际奥委会和希腊当局分别发送了邀请函,中国回绝了邀请。

  奥运会的氛围影响了全世界,也影响了中国,各种国际运动被传入中国,1897年11月27日,天津中西学堂总教习、美国教育家丁家立还指导了全校运动会开幕,之后的清末新政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诞生,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育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一战时期,西方忙于欧战,中国的民族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各种媒体相续报道体育项目,一些西方传教士也着手中国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在中国、特别是在高校中蓬勃发展。

  1904年10月23日,北洋女子公学创立,中国女权运动先驱吕碧城任总教习,她提倡女子运动,力求使女子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1906年的京师大学堂运动会,中国男女运动员第一次出现在一个赛场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08年,美国传教士兼体育专家爱克斯纳在上海创办了“青年会体育干事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就是“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专门学校”的前身,以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干部。4月,青年会刊物第一次刊登由上海青年会干事胡贻谷自编的《体操图说五种》。

  也是在今年4月,第四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伦敦开幕,赛事持续了6个月又4天,成为历史上最长的一届奥运会。

  1910年6月5日,中国第一场官办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中国实业家的支持下开幕。

  7月17日,《申报》刊登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提到了著名的“奥运三问”,即“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并号召全国体育家齐集金陵举行中国运动大会。

  10月18日,爱克斯纳、伍廷芳、张伯苓等人通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发起“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即全国学界运动会)在南京南洋劝业场举行,发起、组织赛事的主要为外籍体育干事,比赛文件均为英文,量度采用的也是英制,器材、服装也都是外国标准。

  比赛设田径、足球、网球、篮球4个项目,将全国分为五区140名运动员参加,上海区获得总分第一,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学校组第一名,这次全运会媒体高度关注,多次运用了大字符、大篇幅,辛亥革命以后这场运动会被追认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国人逐渐唤起了对体育运动的重视。

  1912年,美国传教士侯格兰德倡议的北京体育竞进会成立,是近代中国在北京成立最早的地区体育社团组织。

  1913年2月,在张伯苓、王正廷等人和菲律宾基督教青年会的倡议下,第一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改称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这是亚洲最早的地区性综合运动会,也是中国第一次派团参加国际比赛。

  5月,北京体育竞进会和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北京组织举办了第1届华北运动会(即“北京联合运动会”),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地区性运动会之先河,也是旧中国举办时间最长,参加范围最广、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地区性运动会。

  1914年,北京体育竞进会又具体在北京天坛承办了第2届全国运动会,这届运动会仍是西方人主持、外文文件、外国标准,由于一些东南地区反对大总统袁世凯,导致参赛人数仅96人,现场观众有1.5万千余人左右,重视程度不足,但各个单项比赛的成绩比第1届略有提高。

  1915年5月15日,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参加比赛国家有中国、日本、菲律宾,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赛事。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的春风吹动了中国体育事业,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词《敬告青年》中为中国新青年提了六点标准: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青年毛泽东又补充了第七条:健壮的而非体弱的,这七条唤醒了一代中国青年。

  1917年4月,青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他以科学的眼光阐述了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得出体育之效能“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

  1917年4月,青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他以科学的眼光阐述了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得出体育之效能“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

  1920年,远东奥林匹克委员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关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并嘱更名为“远东体育协会”。

  1922年6月,中国体协会长王正廷被推举为中国第一位奥委会委员。

  1924年5月22日,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延迟了10年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湖北武昌再次举行,教育家熊希龄、张伯苓等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宣布中国体育领导权收回国人,成为首届由中国人主办的全国运动会,裁判也多为中国人,女性运动员也参与其中,社会各界捐赠了许多奖品。

  1924年8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成立,取代了“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

  原定于1926年5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由于北伐战争的开始被迫取消,待到1930年4月1日,借着国民政府在浙江杭州举行“西湖博览会”的契机,首次以政府名义组织了运动会,此次运动会还增加了女子组。

  1928年,在美国留学的宋如海受“中华体育协进会”的指派,,出席了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成为中国首位奥运观察员,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派人参与奥运会。

  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作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从此中国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东北扶持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日本拟派刘长春和于希渭以“满洲国”名义参赛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国民政府一心围剿红军,未注意到这场阴谋,以“时间仓促”为由宣布不派运动员参赛。

  全国舆论大哗,指责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王正廷、张伯苓以全国体协名义出面筹款,积极进行参赛准备工作,会议建议仍然派刘长春和于希渭参赛,以回击日本阴谋,而刘长春对日本的这一举措并不知晓,5月刘长春在《大公报》发表声明:

  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牛马?

  东北大学派人秘密回大连寻找于希渭,但其被日伪监视而无法脱身,而刘长春恰好就在北平,7月1日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决定个人出资8000块大洋,资助母校东北大学的刘长春前往美国参加奥运会。

  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启程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参加奥运会,数千人涌在港口为其饯行。经过整整21天的海上长途航行,7月29日下午4时,中国代表团抵达洛杉矶,当地华侨夹道欢迎,代表队是临时拼凑成的,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教练宋君复、总干事沈嗣良,另外3人是在洛杉矶临时找的华人,这是中华民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奥运会,刘长春是中华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

  刘长春到达第二天,第十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排在第8位入场。

  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刘长春的体力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参加的两个项目,都未能晋级,遗憾退出奥运会。他又参观了当地的体育教学,8月21日,刘长春起程回国,返抵上海,仍然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

  1933年,刘长春在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7秒和22秒,再创100米和200米两项全国纪录获冠军,成绩接近世界水平,直到1958年才被梁建勋打破。

  1934年,日本坚持把满洲国拉入远东运动会,遭到中国的抗议并宣布退出远东运动会,远东体育协会宣告解体,远东运动会亦随之停办。后日本组织举办了东亚竞技大会以接替该体育赛事。

  1935年10月10日,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大会组织工作涣散、经费不足,许多运动员生活得不到保障;运动场也因施工质量低劣,事故不断,但本届规则、办法均比历届规范。东北五省选手在开幕式上身着黑色孝服,举象征白山黑水的黑白旗入场,以提醒国人不要忘记沦陷的东北国土。

  1935年10月,中国商议参加柏林奥运会,由于财政问题,举行了多次募捐活动,最后选拔出69名运动员、工作人员与一个体育考察团和武术表演队共143人参加,经过长途跋涉,运动员们体力消耗严重,甚至有队员昏倒过去,除符保卢一人通过撑杆跳高及格赛(决赛中也被淘汰)外,其余均在预赛中遭淘汰。中国足球、篮球、自行车很可惜未入围,如果多一些经费与训练或许就不是这种结果了。

  但武术(国术)表演队意外深受观众欢迎,甚至闭幕后多个欧洲城市邀请他们前去表演,可惜中国代表团早已准备回国。

  1937年中日关系变得更加紧张,5月11日张伯苓、杜月笙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华全国体育界救亡协会,以“救亡图存,光大体育,复兴民族”为宗旨。

  德国在柏林奥运会上的国力展示,也让日本渴望占据奥运会国际舞台,以展示日本的强大,缓和国际谴责,因此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日本仍在积极筹备第十二届奥运会。沪淞会战随时可能爆发,局势变得异常紧张,褚名谊(后叛变)等人在上海法租界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救亡协会,直接取代了因战乱漂浮不定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许多滞留在南京的国际人士亲眼目睹日军对手无寸铁的平民集体屠杀,30多万人在大屠杀中残忍遇害,震惊了世界,令国际社会感到愤慨,抵制东京奥运会的呼声变得强烈。

  1938年3月,国际奥委会在埃及开罗召开全体大会,中国奥委会代表在会中抗议日本侵略中国、破坏世界和平、违反奥林匹克精神,并要求剥夺日本的夏、冬季奥运会主办权,获得了许多国家支持,国际奥委会决定将投票第二名赫尔辛基和奥斯陆做为夏、冬季奥运会候补地,并邀请中国参加。

  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芬兰不久也卷入与苏联的战争,于是宣布放弃主办权,在这之后连续两届奥运会停办,被称为“最黑暗时期”。

  1948年5月5日,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幕,首次参照奥运会惯例比赛,包括省份、军种、警察、香港以及檀香山、暹逻、菲律宾、马来亚、仰光等地华侨共58个代表队2670人,但因资金不足与丑闻举办不顺利。

  7月29日,第十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中国也照例参加了,因资金问题,去时的路费还要中国运动员在印度参加“表演赛”自己筹钱,也住不起奥运村,结果也不佳,政府部门要求代表团自行解决路费,回程只好求助大使馆,由在中国有较大业务的英国旅游运输公司通济隆公司帮助回国,领队王正廷留在伦敦等着他人汇钱。

  [1]《这个美国人脑洞一开,促成了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海美国研究

  [2]《真正的“奥运三问”102年前源自于南京》–东方网

  [3]《“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皮箱记忆》–新华网

  [4]《旧中国的中华体育协进会》–上海档案信息网

  [5]《百年中国奧运》–王晓华、张庆军

  [6]《有关第十一届奥运会的资料》–中国奥委会

  [7]《[传奇奥运]拒绝东京》–CCTV

Related posts

放统计代码